英雄丰碑 屹立江淮股票操盘线上配资
走进新四军第七师
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,中共中央为重建新四军力量,于1941年2月28日命令在皖江地区组建第七师。1941年5月1日,新四军第七师在安徽省无为县(今无为市)白茆洲胡家瓦屋正式成立,由皖南事变突围部队(700余人)、无为游击纵队及新四军第3支队挺进团整编而成,初建兵力约1900人。在无为期间,第七师在曾希圣等人的领导下,开展了多项重要工作。
军事方面,第七师在无为建立了以巢无地区为中心的根据地,积极打击日伪军,并进行了多次战斗。据统计,先后与日军进行了1000多次战斗,攻克日伪据点200余处,杀伤俘敌1.4万人。
经济方面,第七师在无为地区取得了巨大成就,被誉为“富七师,甲全军”。他们通过发展经济建设,向新四军军部上交了大量资金和物资。据记载,1942年底到1945年春,第七师给军部及转交第五师的款项约合5300万法币,折合约26万两黄金。
第七师还在无为开展了多项民生建设,如1942年6月皖中行署颁布《减息法令》,改善农民生活。他们还大力发展生产,开垦荒地7000亩,植棉数万亩,植树1000多万株。在水利建设方面,修建了黄丝滩江堤工程,该工程被命名为“惠生堤”。
展开剩余85%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
当年“富七师”当下“富民生”
石板墙、茅草顶,鸟鸣和蝉噪混着阳光,透过门前茂密的树木传来。“这里是新四军第七师师部旧址,也是皖江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。”6月17日午后,在安徽省无为市红庙镇海云村涧边自然村,七间平房前,无为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丁以龙的声音,在嘈杂的游人声中显得格外响亮。
走进旧址,一件件珍贵文物、一张张泛黄照片,无声地诉说着当年军民互助的感人故事。
“吃菜要吃白菜心,当兵要当新四军”
“你可知道,到抗战胜利前夕,皖江抗日根据地规模有多大?”——到1945年3月,新四军第七师主力部队发展到2万人,整个根据地面积达3万平方公里,建立了3个专员公署、14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,人口约300万,活动范围达33个县,皖江抗日根据地成为我党领导下的1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。
“这么快!为什么?”有人问。
“这就是答案。”丁以龙指向一张照片,照片中,一座茅屋墙上刷着这样的标语——“吃菜要吃白菜心,当兵要当新四军”。
“这就是民心所向!”一旁,无为市原党史办主任王敏林脱口而出。
移步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,王敏林向记者展示了一张五角纸币:“当时的根据地内,法币、伪币、银圆混杂,币值一日三变,百姓苦不堪言。为打破封锁、稳定经济、发展生产,新四军第七师决定在皖中总金库基础上成立大江银行,发行大江币。”
由于当时封锁严密、物资奇缺,连雕版材料都没有。于是,第七师便就地取材,用当地坚硬如铁的黄杨树根等材料,硬是雕出了木刻版。“你看,这就是当时兴修的重要水利工程陈家闸。”王敏林指着纸币上的图案说。
时至今日,经过改造升级的陈家闸依然润泽着万亩良田,站在闸上远眺,稻田里一片忙碌景象,耳边好似闪过历史的回响——那是新四军为民造福的初心......
除了发行大江币和兴修水利,皖江抗日根据地还兴办学校,开办煤矿,成立烟草、盐运、粮食公司,将产品卖至敌占区,换取我方急需的枪支弹药、药品等物资,有些产品甚至运到了延安,缓解了延安当时的经济困境。
让红色基因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
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,新四军第七师的英勇事迹恰似一座不朽的丰碑,铭刻着军民团结一心、奋勇抗敌的壮丽史诗。如今,在这片红色热土上,无为市人武部充分挖掘驻地红色资源优势,将新四军第七师的历史融入各项工作当中。
为确保向部队输送思想素质过硬、军事能力合格的优质兵员,无为市人武部在役前教育中精心为预定新兵开设了理想信念课、革命传统课、典型引领课、军事理论课、心理健康课这“五堂课”。
其中,革命传统课着重讲述了新四军第七师在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,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、患难与共的故事。“通过这些课程,引导预定新兵端正入伍的思想动机,坚定在军营建功立业的决心。” 无为市人武部副部长樊军说。
无为市人武部还组织预定新兵前往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、新四军第七师师部旧址等红色场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。在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内,新兵们凝视着陈列的文物与图片,仿若穿越时空,目睹了当年新四军将士们为了民族解放事业,不畏强敌、浴血奋战的壮烈场景。“通过役前教育,我体验了兵之初的生活,感受了兵之味的独特,磨炼了兵之气的坚韧,塑造了兵之魂的高尚,这让我更有信心完成角色的转变。” 预定新兵刘翔感慨地说。
在无为市红庙镇,总投资11.6亿元的“七师记忆”项目,以及由当地小学旧址改建而成的红色文化研学基地等,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学习。当前,众多红色地标串联成线,正为红庙镇铺就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。在红庙镇闸北村,总面积约1300 亩的蓝莓产业园迎来了采摘季,一串串饱满圆润的蓝莓沉甸甸地挂满枝头。人武部积极组织民兵投身景区的秩序维护、讲解服务等工作。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民兵的服务意识,还为地方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,让红色基因在这片土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,为实现强国梦、强军梦贡献力量。
新四军第七师旧址今昔对比
无为市人武部组织基干民兵参观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
青春宣言
从红色宿州出发,我走进英雄的“济南第一团”,最终扎根于“马石山十勇士”这个光荣的集体。八载军旅,故乡的红色血脉与“十勇士”的精神火种,已熔铸成我军旅生涯最闪耀的坐标。在紧盯严寒、暗夜等高强度与实战化练兵环境中,我一次次突破极限、成长蜕变。作为英雄传人,我将用忠诚坚定信仰,用热血践行担当,用青春照亮征途,时刻准备为胜利而亮剑。
□陆军第71集团军某旅“马石山十勇士”班班长 曹世毫
我打小在阜南县长大,常听长辈讲述聂鹤亭将军驰骋疆场、为革命拼搏的故事,那时总觉得聂将军是故乡土地上朦胧的传说。直到穿上军装,踏入火热军营,在一次次摸爬滚打、执行任务中,才真切懂得那精神是训练场上磨破的靴底,是演习中穿透硝烟的呐喊,是驻守岗位时与月光交融的坚毅目光。如今身着戎装,扎根军营,我将带着故乡的嘱托,在将军奋斗过的信仰坐标里奋勇前行,以青春热血续写对军营、对祖国的忠诚。
□安徽省军区某中队战士 刘 泉
我出生在旌德县,新四军的“铁军”精神深深影响并塑造了我。烽火硝烟中,将士们以生命诠释了信仰的硬度,用行动镌刻了担当的坐标——那不仅是历史书页上的光芒,更是穿透岁月、叩击灵魂的青春号角。我的青春,没有硝烟弥漫的壮烈,却以另一种方式融入强军洪流:在每一次检查胎压的细致里,在每一次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的准时到达时。这方向盘的忠诚,平凡如沙砾,亦坚实如磐石。未来征程,我仍将以这双握惯了方向盘的手,传递老兵的温度与担当,载着强军梦想,在新时代的坐标上,稳稳驶向胜利的远方——让滚烫的引擎,永远为祖国而轰鸣!
□安徽省军区某中队战士 李抢子
“好铁要打钉,好男要当兵!”这铮铮誓言早已融入血脉!2024年,当我以一名人民海军战士的身份,首次踏上以家乡命名的宣城舰甲板,心潮澎湃,豪情万丈,这不仅是一艘战舰,更是故乡的荣耀与托付。初征深蓝的考验来得迅猛,滔天巨浪如铁拳般砸来,战舰在剧烈摇摆中搏击风浪,胃里翻江倒海,胆汁吐尽。然而,身体可以不适,战位绝不后退!家乡的荣光,岂容半分失色?我咬紧牙关,双脚如钉,牢牢铆定在战位上!那一刻,风浪成为我军旅生涯最深刻的“入伍礼”!如今,惊涛骇浪早已磨砺出我钢铁般的意志和体魄,从晕船呕吐的新兵,到驾驭舰炮、守护海天的合格战士,我完成了蜕变。身为宣城舰的兵,血脉里流淌着宣城的热血与“铁军”的基因!我深知肩头的责任重于千钧:我,必须是忠诚的卫士!守护“家乡舰”的荣耀,就是守护宣城的荣光,更是守护祖国的万里海疆!
□海军宣城舰舰炮兵 吴钟宇
(记者 徐 徐 通讯员 王金梁)股票操盘线上配资
发布于:安徽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线上靠谱配资炒股_可靠实盘配资平台_炒股杠杆开户详情观点